朱榮
北京同仁堂國醫館教授
北京香磨五穀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專家
北京中醫疑難病研究會副主任委員
北京著名老年病、疑難病名老中醫
中國營養協會首席營養顧問專家
簡介
出生於北京中醫世家,從10歲起跟隨祖父學習中醫,上大學後繼續深造中醫,中醫“望聞問切”之術和下藥功力日漸成熟。行醫三十餘年,他精通中醫“望聞問切”之術和“精氣血陰陽”辨證,對婦科病、高血壓、冠心病、風濕骨病、糖尿病、胃腸病等慢性病、疑難病的治療得心應手,並在中醫治病養生領域頗有造詣,深得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!
醫學造詣:
朱榮的祖父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老中醫,特懂養生。他說,小時候,家裡的規矩特別多。比如說,早晨起來,要用淡鹽水漱口;再比如夏天,無論天氣多熱,祖父總是讓家人喝溫開水,絕不允許喝涼水,而且每天要喝一碗綠豆湯,更不允許家人隨著性子吃西瓜,因為西瓜對脾胃損傷大;男孩子排尿時,不準說話,要咬緊牙關;晚上十點以前,必須上床睡覺…
將中醫進行到底
朱榮從10歲起便跟著祖父學中醫,先是從《瀕湖脈學》、《湯頭歌訣》等中醫藥基礎背起,且每天要熟識一味中藥,並背下它的藥性。雖說他的天賦異稟,很快就能夠背誦如流,但大多還是一知半解。直至15歲,已經學醫五年的朱榮,甚至連把脈的機會都沒有,祖父只給他講解一些如治感冒、發熱、腹瀉、便秘等“小病”。對此,朱榮難以理解。有一次,祖父讓他學習治便秘,他大聲頂撞祖父說,做大夫的,當如扁鵲、華佗一樣治大病,學這些“皮毛”有什麼用?他的這個舉動,立刻招來祖父一頓嚴厲的訓斥。祖父問道:“學習中醫五年,你說一說這些醫學書籍里,最多的五個字是什麼?”
朱榮想了半天,怯生生地說:“精氣血陰陽”。祖父滿意地點了點頭,語重心長地告訴朱榮,可別小看這五個字,才是中醫的基礎,也是中醫大夫把脈下方的依據。如果一個人從一開始學中醫,沒有“精氣血陰陽”的觀念和基礎,那么必將學無所成!在醫生的眼裡,沒有“大病”與“小病”之分,小病可能會引起大病,也可能是大病的前兆。等你把吃喝拉撒睡的毛病治好了,“精氣血陰陽”的知識也就學到位了!祖父的一番話,讓朱榮如夢方醒。自此,朱榮每天在祖父的指導下,潛心體會各種病症與“精氣血陰陽”的關係,並開始系統地學習“望聞問切”之術。也正是由於這種“特殊”的學習方法,讓朱榮很快領悟到中醫的精髓,醫術突飛猛進!
如今,朱榮教授已是知名的中醫大家了,但每次遇到病情複雜的病人,都會想起祖父當年的教導,“望聞問切”務求精益求精,“精氣血陰陽”力求分析透徹。多年來,一件讓朱教授感到很遺憾的現象,就是很多病人延誤了治療時機。這些病人的共同特點,都是認為哪個部位有病,病症就在這個部位上,就需要醫治哪個部位,很多人就乾脆自己當醫生給自己買藥治病,倒是也去買中成藥:頭痛就買正天丸、腹瀉就喝藿香水……至於效果嘛,就是蒙著眼撞大運啦。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常見的慢性病,反反覆覆總是難以根治。最主要的是大家不了解病因,不知道這是某一經絡或臟腑在報警求救,最後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,病症積累到一定的時候,就會影響多個經絡與臟器,不再是單一的病源了。
有一次,一名冠心病患者前來求診。患者是2000年檢查出冠心病,先後在多家醫院求治,但病情不時發作,時常出現胸悶胸痛、上腹脹痛、頭暈乏力等症狀,而且有嚴重的失眠症。由於長期服藥和失眠的緣故,才60歲的年齡,體態卻已似70多歲。朱教授把脈問診後,認為患者“氣血失衡”嚴重,肝腎不足,隨開出了一些中藥方劑,叮囑患者三個月後務必前來複診。三個月後,這位患者高高興興地前來複診,自述服藥一周后,胸悶胸痛、上腹脹痛、頭暈乏力等症狀明顯減輕。一個月後,睡眠時間已從4個小時延長近6個小時,比吃啥助眠藥都管用。複診時,心跳有力,渾身有勁。朱教授又給患者多次調整藥方,九個月後,這位飽受冠心病困擾的患者,冠心病完全好轉。並且在服用廉教授所開的調理方子後,身體一天天好轉,現在上樓提一袋米都是腳下生風!
精氣血陰陽
為了便於大家理解中醫深奧的“精氣血陰陽”知識,朱榮教授特意舉了幾個簡單的例子。二十來歲的小伙子,頭髮烏黑,骨骼強健,耳聰目明,因為他們正處於“精氣”最為旺盛的階段。
十七、八歲的大姑娘,皮膚光滑,面色紅潤,咱們老百姓經常說“氣色好!”這就是“氣血”充足、通暢的體現,而大多40歲以上的女性,膚色、臉色與年輕姑娘相比,那是天壤之別!
“陰陽”在人體內就像一個蹺蹺板,陰陽在動態中求得平衡。陰陽的平衡一旦被打破,就會生出“寒熱”。陽勝則熱,陰勝則寒;陽虛生外寒,陰虛生內熱。所以,中醫大夫問診時,必問寒熱。
精氣來自於父母,年增而衰;氣血來自於臟腑,臟腑功能下降,氣血必失衡;陰陽如同晝夜交替,陰陽失衡,久必生病。所以,人體的健康與“精氣血陰陽”息息相關。故而中醫診病下藥,須圍繞“精氣血陰陽”做足文章,才能藥到病除!
一個難治之疾,在朱榮教授這裡,只開了一些中藥方劑,僅僅用了大半年,症狀完全好轉,患者感嘆朱教授醫術高超。
而他卻說,非我之功,中醫治病,重在求本。我通過多變的中藥方劑,給他培補了精元、補足了氣血,扶正了五臟,氣血通暢了,再通過中藥調治結合的作用,症狀消除也是水到渠成的事
失衡論
採訪臨近結束,筆者從印象出發,特意問朱榮教授說:“中醫太深奧了,一般人都搞不明白,到底失衡不失衡?存在哪些失衡?大家都搞不清。”朱教授哈哈一笑,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,我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,你自己看吧。”這個簡單的辦法,就是通過簡單的症狀對照,大致上看出自己是哪幾種失衡——精失衡:面色無華,耳鳴失聰,精神萎靡,疲勞不堪,毛髮枯萎,牙齒鬆動脫落,失眠健忘,腰膝酸軟,小便不暢,遺尿便溏。
氣失衡:語言低微,呼吸短促,面色蒼白,頭暈目眩,失眠健忘,食欲不振,大便不成形。
血失衡:手腳麻木,面色萎黃,失眠多夢,形體消瘦,大便乾結,神疲乏力,頭暈耳鳴。
氣血失衡:面色憔悴,少氣懶言,腰膝酸軟,咽喉乾痛,便秘腹瀉,女子經水不調。
陰失衡:口乾舌燥,雙目乾澀,五心煩躁,潮熱盜汗。
陽失衡:畏寒怕冷,心胸憋悶,氣短乏力,面色蒼白,男性功能障礙,咳嗽哮喘,消化不良。
陰陽失衡:身重乏力,四肢麻木,小腹疼痛,眩暈耳鳴,關節抽搐,急躁易怒,腰冷酸痛,虛煩失眠,骨蒸潮熱。
朱教授特別提醒說,按照上面這些症狀對照,有3-4種以上的失衡表現出來,其實體內已經“七大失衡同在”“五臟病邪”了,就必須要用中醫中藥、飲食調理治療了!